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印发<兰州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关于开展“谁不把群众的事当事,我们就拿谁来说事”人大代表在行动专项监督活动实施方案>》,结合兰州市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助推精准扶贫工作内容,围绕“将兰州打造成‘一带一路’黄金节点上全域旅游示范区暨保护和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的代表建议,9月20日,市人大常委会民侨工委组织部分市人大代表和民侨工委相关同志开展了专项监督及人大代表建议现场督办工作。
调研组一行先后深入榆中县李家庄村田园综合体、张一悟纪念馆、小康营村浪街民俗村针对我市全域旅游、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发展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并召开了座谈会。在座谈会上,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对人大代表建议办理情况以及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助推精准扶贫工作做了全面的汇报。与会人员对我市全域旅游、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工作进行了深入探讨。
近年来,我市以打造“黄河明珠、山水城市、丝路重镇、水车之都”的城市形象为目标,依托深厚的丝绸之路文化、黄河文化、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围绕黄河风情线等景区景点提升,推进张一悟纪念馆、兰州战役纪念馆等红色旅游重大项目,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在打造特色、提档升级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目前,我市有A级景区27家,其中4A级景区5家,3A级景区11家,2A级景区11家。星级农家乐1900户,省级旅游示范村2个(城关头营村、皋兰长坡村),市级旅游示范乡镇4个,市级旅游示范村61个。2017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60.92亿元,实现了11个旅游扶贫重点村脱贫,发展乡村旅游直接带动贫困户850户,带动贫困人口从事乡村旅游就业达3500人,2018年1—8月我市乡村旅游收入达到16.97亿元,乡村旅游已成为兰州市旅游消费中发展最快、潜力最大、带动性最强、受益面最广的新业态,成为促进农民增收、推动精准脱贫、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
通过调研,代表们对我市打造西北旅游集散地,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保护和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代表们认为,一是市文化旅游局虽能够重视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但在办理工作中存在针对性不够强的现象。二是要不断推进乡村旅游行业的规范化建设,要加强对乡村旅游业餐饮、住宿、卫生、购物等环节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农家乐定级评星和摘星机制,促进农家乐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积极改善游客接待、停车、如厕、环卫等基础条件,努力提高乡村旅游的便捷性、舒适性和休闲型,引领乡村旅游的诗意栖居、归园田居。三是全市各县区旅游发展还不平衡,自城关区和榆中县被确定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以来,我市旅游业发展速度较快,特别是榆中县小康营村浪街民俗文化村建设速度快、建设档次高,值得其他县区和乡镇学习和借鉴。市旅游局要在均衡发展旅游业上下功夫,挖掘其它县区旅游资源和潜质,加大对其它县区旅游业的投资力度,使我市旅游业健康、均衡、有序的发展。四是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对已建成的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张一悟纪念馆、兰州战役纪念馆等红色旅游景区对外宣传力度不够,建议市文化旅游局充分利用我市宣传的各种载体和平台,依托本辖区旅行社、本市旅游推介会等对我市的红色旅游精品路线进行推广和宣传,提高红色旅游景区的知晓率和吸引力。